“当孩子哭闹抗拒入园时,除了安抚情绪,我们还能怎样科学引导?”“幼儿意外受伤引发纠纷,如何用法律知识更好保护孩子和园所?”……近日,在台前县滨湖幼儿园的会议室,一场专为幼儿园教师定制的“家庭教育指导课”温暖开讲。台前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兰晓携手省人大代表、台前县第一初级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蒋平组成“护苗联盟”,从法律、教育、心理三重维度,为幼儿园教师送上“干货满满”的职业赋能礼包。
“法治护航”:筑牢幼儿成长安全线“幼儿阶段是规则意识的萌芽期,也是权益保护关键期。”活动伊始,兰晓法官以《守护“最软的鳞”——幼儿园常见法律风险与防范》为题,用鲜活案例拆解幼儿在园期间的安全隐患。“曾有家长因孩子在园推搡摔倒引发纠纷,最终通过调取监控、教师即时记录、家园三方沟通妥善解决。”兰晓法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通过生动案例与法律解读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解读了幼儿在园期间的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等核心权益,重点讲解了幼儿人身伤害预防、教育惩戒边界、家园矛盾化解等高频问题,明确了教师在保教过程中的法定职责与行为边界,引导教师们认识到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及时沟通”“规范操作”的法律意义,避免因疏忽或者操作不当引发权益纠纷。“原来留痕不是麻烦,是保护孩子和我们的‘双保险’!”听课的老师边记笔记边感慨。
“教育智慧”:回归儿童视角的育人艺术为何选择“读懂孩子”作为切入点?授课伊始,省人大代表、专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0年的蒋平老师便抛出直击痛点的问题:“当家长焦虑地问‘孩子为什么总撒谎’‘上小学坐不住怎么办’,我们能否透过行为表象,看到背后的心理需求?家庭教育指导的核心,不是教家长‘怎么做’,而是先帮他们‘懂孩子’。”她结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等经典框架,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教师能听懂、会应用的“育儿密码”,向老师们传授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策略。
“心灵按摩”:为幼师注入情绪能量“每天说上百遍‘小心’‘排队’,喉咙冒火;看到孩子冲突就心跳加速,下班后像被抽干……”课程尾声,蒋平老师的一番话瞬间引发在场教师的共鸣。针对幼师高压力、高情感投入的职业特性,她结合幼儿教师群体的工作特性,带来一套“轻量级”心理调适工具包。许多教师眼眶微润:“原来我们不仅要照顾孩子,更要学会照顾自己”。近两个小时的活动,没有照本宣科,只有真诚对话;没有空泛理论,只有落地方法。参训教师纷纷表示:“这场课像一场‘及时雨’——法律知识让我们更有底气,教育智慧让我们更有方向,心理疏导让我们更有力量!”此次活动,台前县法院联合人大代表对幼儿教师授课,正是探索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制度,举办系列公益行动的重要一环。这一步,既搭建起司法与教育的对话桥梁,更以“关键少数”带动“多数力量”——幼儿教师作为家庭教育的“启蒙引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亲子关系的温度、教育方式的科学度。
通过法官释法明理、代表传递民声,我们不仅为教师注入“懂法、懂心”的指导能力,更在幼儿园与家庭间种下“协同育人”的种子。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需要制度托底,更需实践深耕。此次授课不是终点,而是法院联动多方力量、推动家庭教育规范化的长效起点。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与教育部门、人大代表的协作,以“授课+调研+指导”模式,让科学育儿理念扎根校园、融入家庭,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用法治力量为未成年人成长筑牢“家”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