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法苑文化

在做好本职工作中锤炼过硬素质

  发布时间:2015-12-09 14:34:47


    要防止工作中的被动局面,取得工作主动权,就必须有超前思考的意识,打一些提前量。我们在抓重点工作时,一定要想在前、谋在先,防止因准备不足而仓促上阵、因计划不周而凑合应付、因缺乏深思而影响效率、因不留余地而紧张被动。

    今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拓展深化之年,是全面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之年,是深化军队改革和推进整风整改之年。军队机关大事要事多、工作任务重、标准要求高,对我们每位同志而言,只有具备过硬的能力素质,才能履行好担负的职责任务。这里,我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在做好本职工作中锤炼过硬素质,与大家交流。

    坚持思维高起点,工作才有高质量

    要想工作出精品,思维起点就要高。只有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处理问题,工作才能方向明、思路清,提质量、上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弄清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弄清上级强调什么,进一步找准开展工作的着眼点。吃透上情,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上级的部署要求,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指导性,是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好工作的依据和遵循。只有全面领会上级工作部署,吃透上情抓落实,工作才能理清思路、把准方向、抓住重点。如果不看上情另搞一套,工作就容易偏离方向。我们要始终与军委的指示对表,始终紧跟全军工作部署,始终按照领导的要求抓落实,确保正确方向和质量效果。如,习主席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后,全军上下高度重视,总政系统专门召开座谈会进行部署,深入抓好学习宣传,迅速兴起贯彻落实热潮。在这种形势下,深入推进学习宣传贯彻,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科学安排、着力抓好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我们认真学习军委、总政决策部署,进一步认清学习宣传贯彻强军目标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明确深化学习教育、搞好研究阐释、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浓厚氛围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对抓什么、怎么抓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们以此为依据,结合部队实际,确立了主题教育牵引、环境氛围熏陶、工作实践深化的思路,从抓好经常性教育、读书演讲活动、“军魂永驻”读书知识竞赛、学习教育检查调研、文化氛围营造等五个方面作出部署,并跟踪督导抓好落实,有力推动了强军目标在部队落地生根。

    二是弄清领导关注什么,切实形成思考问题的聚焦点。领导思考问题一般都是全局上的,站得高、看得远。我们在谋划开展工作时,必须紧紧跟上领导的思路,把领导关注的问题作为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如,运用典型指导工作始终是领导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按照领导意图,深入挖掘典型线索,认真总结典型经验,积极做好典型宣传工作,推出了西安政治学院锻造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军内外广泛宣传,声势大反响好,充分反映了服务能打胜仗的使命担当。

    三是弄清发展趋势是什么,不断校正探索创新的瞄准点。把握发展大势,预测工作走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才能掌握主动权,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我们抓工作,要密切关注本领域的最新动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与时代发展合拍、与形势变化同步。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统一部署,做好深化改革中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感到,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紧跟改革进程,及时搞好分析预测,把准官兵思想变化的脉搏,按节点、分步骤做好工作。我们根据领导的指示要求,专门到所属单位开展深化军队改革中思想政治教育调研,及时摸清思想底数,在了解官兵忧什么、盼什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抓好深化军队改革中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对深化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对官兵的思想动态进行认真了解,拿出具体的对策措施,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确保官兵理解改革、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始终在大局下行动。

    四是弄清基层需要什么,正确把握抓好落实的结合点。基层是部队工作的重心。只有摸清下情,知道基层所难所需所盼,工作才会接地气,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检验机关作风实不实的重要标志。如果出的点子、开展的活动脱离基层实际,形式多内容少,缺少实际意义,官兵就不会欢迎。所以,我们抓工作必须面向基层、面向官兵,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扑下身子,人往一线走,劲往末端使,根据基层需求,谋划设计工作,切实把资源和力量用在服务基层、促进长远建设发展上。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有一些切身体会。如,针对所属单位政治教员少、理论宣讲力量薄弱的实际,为扎实抓好基层理论武装工作,我们请示领导同意后,从直属院校遴选30名专家教授,成立理论宣讲专家库,每逢党、国家和军队召开重要会议、出台重大方针政策,都及时组织撰写宣讲提纲,到所属单位巡回宣讲。近两年来,先后围绕学习贯彻强军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宣讲十余场,近万名官兵现场听课,受到广泛好评。

    多打提前量,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机关工作具有从属性、被动性和服从性特点,处理不好就会整天疲于应付。在这种情况下,要防止工作中的被动局面,取得工作主动权,就必须有超前思考的意识,打一些提前量。我们在抓重点工作时,一定要想在前、谋在先,防止因准备不足而仓促上阵、因计划不周而凑合应付、因缺乏深思而影响效率、因不留余地而紧张被动。

    一是抢先一步为领导留足时间,变“推着走”为“主动干”。防止工作被动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领导,让领导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深入思考。这样,既便于取得领导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为自己留有余地,应付变化的情况,防止出现时间重合、工作叠加、多头作业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要坚持思想上不等不靠,工作上提前介入,对有时限要求的工作,要争时间、抢速度,加班加点地突击;对没有时限或时限要求比较宽松的工作,要早安排、往前赶,不能推一推动一动,更不能拖着不办。特别是重点工作,更要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启动、早落实,重要事项立即汇报,文字材料及时报送,领导活动提前协调,部署的工作尽早见到成效。

    二是提高速度为自己挤出时间,变“不可能”为“有可能”。对手头上的工作,要尽量往前赶,任何时候都不能拖拉,这既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一种作风培养。要有挤时间、抢时间的精神,对上级的指示、交办的事项、定了的事情,要迅速行动,心中要树起倒计时牌,不能左顾右盼,观望拖拉;对那些涉及全局的大项工作,要合理调配力量,提高速度打“速决战”,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这样就能把困难克服掉,变“不可能”为“有可能”。如,我们在组织深化改革思想情况调研中,从接到通知到上报调研材料仅有四天时间。这期间,既要向领导汇报,又要组织召开座谈会,还要整理情况,撰写调研报告。我们打破常规,变逐个单位调查为分片集中座谈。座谈结束后加班加点、连夜汇总情况,最终起草出了让领导肯定的调研报告。

    三是勤于积累为展开工作赢得时间,变“无备而战”为“有备而为”。工作上赢得时间,不单单是多打提前量的问题,还有一个提升能力素质的问题。如果我们平时的积累不够,脑子空空没有多少东西,既没有知识和资料的积累,也没有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工作难免会抓瞎。只有平时有所积累,用时才能厚积薄发、信手拈来,以最短的时间出最好的成果。一方面,要多积累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是宝贵财富,是完成任务的重要支撑。为什么一些老同志完成任务办法很多,关键就是他们看得多、经历得多,有深厚的实践经验积累,知道组织活动的程序,懂得开展工作的方法,明白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我们组织的一些重大活动之所以比较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把以前好的经验、好的思路、成熟的套路运用到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多积累资料。要想写好材料,首先要爱积累、会积累资料。从某种程度上讲,占有资料全,材料的定位才准;占有资料多,材料的知识含量才高;占有资料新,材料的可读性创新性才强。《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过:“积累好比作者存在头脑里的火石,现实生活一接触它,就会发出耀眼的火花。如果没有积累,就引不起任何反应。”充分说明了积累资料的重要性。好的材料不是闭门造车写出来的,而是对手头和头脑中已有资料经过梳理、组合加工出来的,是丰富素材积累的结晶。有的同志接到任务后感到没啥可写的,其实就是积累不够,可供参考的资料少。我们有些同志同时调进机关,一开始基础和条件差不多,经过一两年就拉开了距离,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是否善于学习和借鉴“他山之石”。所以,要注意养成多看文件、多剪贴报刊、多做摘抄、多翻阅整理的习惯,平时要有意识地收集资料,特别是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资料,一定要积累起来,分门别类地存储好,想用什么资料时一下就能找到。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受益很多、收获很大。

责任编辑:王璐    

文章出处:《秘书工作》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