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法苑文化

点燃我们的情商

  发布时间:2015-12-05 15:54:33


    情商其实是一把火——一把让人灵动活跃、开阔明亮的热情之火,一把让人充满爱心、联结友情的温

暖之火,一把让人精神抖擞、昂扬上进的希望之火……

    情商并不神秘、并不遥远。扫尽自负、孤傲的积垢,拆除冷漠、刻板的藩篱,她就微笑着照亮我们的心田。

当秘书,需要足够的智商。智商,亦称智能、智力,即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想而知,秘书要履行好服务和辅政的职能,要成为领导信得过、靠得住、用得满意的参谋助手,就必须拒绝弱智与低能。

于是,一代又一代秘书人员以惊人的毅力发奋学习、刻苦磨炼,积蓄着智商也燃烧着智商。那一篇篇精彩讲话、一份份重要文件、一条条有见地有价值的决策建议,无一不是智商之树结出的硕果。秘书,因智商而充实、精彩,甚至出类拔萃。

但人们是否意识到:当我们亲密拥抱着智商时,是否疏远和怠慢了情商?

那年,地委办公室从基层单位挑选了两名“笔杆子”,我是其中之一。虽然知道这是苦差事,但能够来到一地之首脑机关,在领导身边工作,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喜悦。受这种心理驱使,我们拼命给大脑“充电”,发誓要从稿纸上“杀”出一条光明之路。多少次通宵苦读,多少回奋力笔耕,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写作能力快速提高,成为写作班子中的佼佼者,被称为“地委两大秀才”。

巧的是,我们二人不仅写作能力相当,性格、志趣也十分投缘,都属于书生气十足那一类,所以很快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不如意事也接踵而来。比如,经常陷入莫名的孤单,同事们很少同我们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一些聚会活动也有意无意把我们落下;人们虽然认可我们的写作能力,但评选先进工作者或推荐提拔人选时,投我们票的人并不多;基层干部来地委办事,见了我们顶多点个头或握个手,而在其他一些秘书面前却亲热无比,无话不谈;别的秘书除了写材料,还经常随领导出行或代表领导联系协调某些事务,而我们却在办公室没日没夜、没完没了地爬格子。谁都知道,文字秘书固然重要,但“拎包”秘书却更有机会接近领导、更容易被领导所了解和赏识,也更受人尊重,风光体面。而我们所遭遇的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苦恼,惶惑,百思不得其解。亏得一位老秘书点醒了我们:你们两个老弟呀,智商够用,情商太差。多点儿情商吧!

情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更管用吗?

这迫使我们不得不从稿纸堆里抬起头来,关注和琢磨写作以外的事情,果然有所收获。同事当中 像我们这种类型的人也有,而有些人却迥然不同。要说写作能力,也不是很拔尖,但他们共同的特点 是开朗热情、善于交际。最典型的是我们的顶头上司——秘书科H科长。他的写作能力并不突出,组织上却让他当科长,而我俩只是副科级秘书,为此我们心里很是郁闷了一阵子。现在想来,一切都明白了。你看他:两眼亮而有神,一看就给人以机智灵活、精明干练的印象;待人随和、宽容,同事间 无论发生什么摩擦他都能及时化解,并且特别善于交际,市直单位和县市的头头脑脑们几乎无人不熟, 所以无论办什么事、协调什么矛盾都能得心应手,显得游刃有余;更不可思议的是,秘书与领导相处时,难免有点拘束紧张,而他却能从容应对,无论在哪位领导面前都显得轻松自如,融洽无间。这就难怪,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比我们这班自命不凡的秀才吃香多了。

这就是情商的作用吗?我们虽然心有不服,却不能不承认这一点。

撩开情商的面纱,她究竟具有怎样迷人的风姿和魅力?

情商,又称“情绪智商”,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失败挫折、排解不良情绪等方面的能力 和品质。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 归诸智商,80% 归诸情商。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曾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他认为情商包括五个方面: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 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好人际关系。又有专家进一步分析认为,凡高情商者都具有以下特点:责任心强,对事业投入;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情性乐观,不易恐惧或消极悲观;社交能力强,人际关系好;目光远大,胸怀宽广,自信而不自大,情感丰富而不逾规矩;外表谦恭,内心强大……

拘泥于概念、定义未免显得枯燥,还是从活生 生的现实来认识情商吧。

人们评价某个小孩,常常会说:“这孩子情商高。”那是因为他(她)聪明、活泼、乖巧、悟性好,自立能力强,所以讨人喜欢。

人们评价某个领导,常常会说:“这位领导情商很高。”那是因为他(她)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宽容大度,工作中既讲原则又富有人情味,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亲和力,受人尊重和拥戴。实践也证明,当今社会,情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领导科学、管理学,领导力的构成越来越离不开情商的参与。

那么,人们怎样从这个角度评价秘书呢?说法 无非这么几种:“这人智商高,情商太低”“这人情商高,智商较低”“这人智商高,情商也高”。当然, 都是经过组织上千挑万选来到领导眼皮底下工作, 谁没有两下子?各有所长而已。

差别就在这儿:智商高而情商低,人们佩服,但未必会喜欢;情商高而智商低,人们可能佩服也可能不佩服,但一定会喜欢;智商高情商又高,那一定是既佩服又喜欢。像我们这种类型的人,或许有一千条理由为自己辩解:辛辛苦苦写了那么多稿子、出了那么多调研成果,难道不该被喜欢吗?但现实明明摆在这儿:情商不足,让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显得弱智、低能,难怪总是不讨人喜欢。

答案也在这儿:情商,其实可归结为一个简单直白的定义,即通过掌控和升华自我、理解和善待他人从而获得他人接纳和喜欢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从事一般职业的人尚且不可缺少,何况对于担负着参谋辅政重大职责的秘书?我们除了与文字打交道,还长年累月与领导、群众和社会各界打交道, 如果只知闷头摆弄文字,而不谙人情世故、不善人际交往,又怎能讨人喜欢并得到他人帮助支持?

说来好笑,我们两个书呆子居然为此而煞有介事地探讨了整整一个晚上,最后达成共识: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自己呢?既然我们能凭着艰苦努力拥有不低的智商,那么用心用力去提高情商又有何难?

并且很快付诸行动。比如,不再清高孤傲,得空时也和其他同事唱唱歌、打打球;不再瞧不起那些专事编写信息、起草通知和会议纪要的同事,注意谦虚低调、取长补短、和谐共事;不再视收收发发、上传下达、跑腿打杂的活儿为“低级劳动”,他们忙不过来时还会主动上前帮忙;也不再对前来要求帮忙办事的基层干部群众端架子,而是笑脸相迎,倒茶敬烟,能办的尽量给办。果然取得立竿见影之效,我们的人际关系得以迅速改善,连一向对我们不冷不热的几位美女同事也面露惊喜:“咦?两大秀才怎么变得让人喜欢了呢?”

难得的是被领导喜欢。应该说,这是秘书们共同的追求与梦想,不管是出于个人前途考虑,还是为了获得前进的动力和愉悦的心情。而领导又是如何看待这些日夜辛劳的“身边人”呢?显然,领导都重视挑选和培养文字秘书,尤其离不开那种成熟老练的“笔杆子”——没有这样一批人,他那些闪光的思想、观点和决策主张如何得以表达?他和他的团队所创造的优良业绩和工作经验又如何得以宣扬?但这是出于工作需要,是器重、信赖,未必就是喜欢。喜欢与被喜欢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相互吸引、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交融与默契,除了取决于能力,还取决于品性、气质、志趣等种种因素。所以,绝大多数领导所真正喜欢的,是那种既见多识广、才华横溢、能写会说,又灵活机敏、善解人意、谦恭忍耐的人,即既有较高智商又有较高情商的人。甚至,在二者不可兼具的情况下,他宁愿喜欢情商较高的人。

这就有点难度了。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努力尝试着去改变。比如,不再以矜持和拘谨的态度面对领导,多接触、多了解、多沟通,努力拉近心理和感情距离;不再为挨几句批评就噘嘴巴使性子,装作没事一样,照样干劲十足地为领导服务;不再为某篇稿子未获通过、某项决策建议未被采纳而灰心丧气,甚至同领导顶牛抬杠,而是首先从自身查找不足、努力改进;不再迂腐刻板、一根筋想问题 办事情,学会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忠实于领导意图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力求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就这样,我们艰难而别扭地练习着、坚持着,有时觉得比爬格子还苦还累!

不得不承认,情商源于人生经历和生活磨炼,也有先天的成分在里面。而我们先天不足,只有靠后天弥补。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了一点点改进,领导嘴上不说,却不时投以赞许的目光。

数年后,我们两人先后告别秘书岗位,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偶尔聚到一起,还会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聊起曾经让我们挠头的情商问题。当然,经过那些年的摔打磨炼,又经过领导岗位上风风雨雨的洗礼,我们的情商毕竟比过去高些了,何况当年的秘书如今也在使用和观察着秘书,因而更加领悟到情商对于秘书的特殊意义。

是的,作为秘书,或许只凭智商也能干出一番事业,但若能智商情商二者兼备,则如同具备了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人生的道路上便处处是精彩。

作为秘书,要想获得一个既有利于工作、又有利于个人成长进步的人际关系环境,首要的问题在于打造一个优秀的自我:志存高远,乐观上进,大度宽容,富有爱心,感情的世界里便永远是晴天。

更重要的是,作为秘书还应看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各项事业的推进,尤其是各种矛盾冲突的化解、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越来越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协同与和谐,秘书若能带着丰富的情商走向每个人、办理每件事,就能更好地为领导分忧解难,事业的田野上便岁岁是丰收。

因此可以说,情商其实是一把火——一把让人灵动活跃、开阔明亮的热情之火,一把让人充满爱心、联结友情的温暖之火,一把让人精神抖擞、昂扬上进的希望之火……

那么,点燃我们的情商吧 ! 情商并不神秘、并不遥远。扫尽自负、孤傲的积垢,拆除冷漠、刻板 的藩篱,她就微笑着照亮我们的心田。

责任编辑:王璐    

文章出处:《秘书工作》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