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性增长,舆情导向影响司法的力量不可忽视,法院宣传工作作为服务审判执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宣传工作职能已经跳出正面宣传审务工作的范围,将依法司法公开,合理、有序、稳妥应对激发性舆情纳入宣传工作视野内。基层法院宣传工作在应对外环境变化时或多或少有着滞后性、欠灵活性。本文通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基层法院宣传工作存在的不足,寻求基层法院宣传工作新的突破口。
一、存在的问题
1、宣传稿件报送不及时,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非常突出。审判执行一线的干警忙于审判业务,往往抽不出时间和精力撰写宣传,积极性不高。而专门负责宣传的干警往往不在审判一线,难以及时掌握和敏锐捕捉审判工作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使得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线索不能充分挖掘,不能在第一时间撰稿。另一方面。信息撰写后,因为系统原因或人为因素往往会造成报送时间滞后,尤其对于时效性很强的领导调研、突发事件等宣传稿件会产生一些影响。
2、宣传队伍不稳定,工作水平有限。受法院编制人员以及岗位待遇等限制,基层法院的宣传人员每两三年甚至每年都要进行更换,这些人员大都是法学专业,大都没有经过系统性、专业化的培训和学习,新手上任对宣传工作很陌生,基本都是老人带新人,在工作中摸索、学习、提高。上级法院在宣传上组织培训也比较少,水平提高很受限制。
3、宣传深入度和连续性差。由于干警基本上都是法律科班出身,和专门从事宣传工作的记者、专栏作家有很大不同,宣传选取的角度和深度都不够专业,不能深层次、换角度发现、采集、挖掘信息源。另外,有些基层法院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宣传报道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宣传报道连续性差。往往是按照上级法院的活动要求,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宣传一项措施、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活动结束后会出现此类宣传稿数量大幅度下降的现象。
4、宣传成果转化载体不均衡。基层法院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法院经费紧张,办案经费已经很紧缺,用于宣传工作上的经费更是有限,转化载体可选择范围很小。另外,受稿件质量、掌握的载体资源等限制,在国家主流报纸、媒体上发表的稿件偏少,大多集中在小报小刊上或者网络媒体上。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1、加强对宣传人员的培训学习。要在法院系统内部建立良好的信息员学习、培训机制。上级法院可以每年分批培训宣传人员,比如分地区地抽调下级法院的宣传人员到法官学院培训,或者全省、市范围内的基层法院宣传人员轮流到上级法院宣传部门进行抽调学习。上级法院也可以以视频教学的方式请有关专家、领导给基层法院宣传人员进行授课。
2、完善宣传工作考核奖励机制。法院宣传部门与审判部门不同的一点在于清苦、枯燥,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人才能真正干好。这也是宣传稿件报送不积极、宣传人员流动性强的原因之一。建议制定宣传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由上级法院牵头,在法院系统内部针对宣传稿件的报送、采用情况制定统一的奖励和惩罚标准,从上而下落实到基层法院,奖励优秀,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点名通报。同时,年终将考核与评先评优、考核晋升挂钩,并在经济上对宣传人员,尤其是专职宣传人员给予倾斜奖励。
3、建立宣传成果转化载体共享机制。基层法院由于经济财力受限制,有一部分法院低于偏远,在联系媒体、电视台、报纸时往往很被动,有些好的、时效性比较强的宣传稿件不能及时转化,这不单单是一家法院存在的困扰,建议建立转化载体库,将这些好的资源大家共享,对整个法院系统的宣传工作必定起到大的推动作用。
4、加强基层设施建设,改善物质装备及办公条件。当前基层法院宣传人员基本达到人均一台电脑,但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只有院里打印室才有,硬件装备还不太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宣传工作的开展。
另外,由于知识更新换代比较快,宣传工作不能闭门造成,建议在法院系统内部开通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让基层法院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学习,经常接受新的知识,更新知识架构,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5、多元化、阶梯化宣传工作考核指标。现在上级法院对宣传工作的考核指标是整齐划一的,即考核标准适用于所有的下级法院和基层法院。这种考核方法使宣传工作量化、透明化、可视化,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兄弟法院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也存在着一刀切的问题。比如,考核标准中严格规定了国家级、省市级纸质宣传稿件发表的数量。由于各个法院地域条件、经济实力等不同,可能经济条件好的法院在宣传上投入经费多,任务就容易完成,或者报社所在地法院、高校所在地法院,近水楼台,交流多,水平高,发表文章也会容易一些。而一些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又没有报社、高校支撑,发表文章是难上加难。如果按照统一的考核标准反而对他们不太合适。所以建议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分阶梯式制定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