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重申“两种”责任,倡树持久战意识。
召开“六五”普法动员会,将“六五”普法活动提高到政治任务层面,要求领导干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六五”普法活动纳入庭审日常管理体制,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带好普法兵,磨好普法工。纪检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纪检监督责任,将“六五”普法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庭室绩效考核范围,并定期对普法宣传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办。每周一召开“六五”普法活动推进会,保持活动开展的保鲜度。
二是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狠挖普法盲点。
以“一村一法官”和司法干部包村到户活动为基准点,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家庭”活动,努力实现普法宣传地域无盲点、行业无遗漏。截至目前,在全县41个行政机关、企业、重点扶贫村和社区开展普法宣传126人次,向不同层次受众发放法制宣传资料3000余份,建立产业集聚区“一对一”企业帮扶站点4个,开展巡回法庭23次,3名法官被台前县中、小学聘为法制副校长。
三是巧用“互联网+”媒介,打造立体宣传新模式。
畅通新、旧媒体宣传渠道,激发报刊、内刊、电视等传统宣传渠道的活力。其中,该院在立案大厅设立普法宣传台1个,内部刊物《台前法苑》开设“六五”普法专栏,刊发宣传专刊80余份,向县电视台提供新闻线索4条,新闻图片34张。积极响应“互联网+”模式,充分利用政务网站、四大微博、“三微一体”公众服务平台和台前手机报等新媒介,对新《行政诉讼法》、立案登记制度等关系民生、民情的法律知识进行多方式、全方位宣传,切实让人民群众通过“六五”普法了解司法新常态。
四是健全多方联动机制,夯实法制宣传成果。
加强与宣传、公安、教育和司法等部门的沟通联络,建立了有效信息沟通机制,对各部门“六五”普法动态形成有效追踪,随时追踪并及时补缺普法盲点、弱点,避免重复用工,提高普法工作力度和效率。健立村委干部任前法制教育制度。积极与县委组织部沟通协调,以干部任前培训为节点,对全县新上任的机关、乡村、社区党员干部进行法制教育,形成普法宣传长效机制。确保法制宣传效果历久弥新。截至目前,共参与培训村委党员干部35人次,从源头上打牢依法治县的执法理念,受到党委机关和党员干部的一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