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写此类的文字,因为我怕我的文字亵渎了廉的清,触犯了廉的威;更怕我并不纯洁的心亵渎了文字的真,触犯了文化的美。
但是不论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贪念,问题是在贪念面前的态度,有的人任贪念滋生并在贪念的驱使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受人指责被人唾骂;而有的人熄灭了贪念的火舌开出了清廉的花,受人尊重被人爱戴。
于是,心中开始坦然。
纵看古今,横观中外,廉与贪是一个历史的问题,世界的问题,阶级的问题,虽同生却不同途,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一如生与死,利于害,是与非,有一点辨别能力的人都会明白该取什么舍什么。但是为什么一个个官员倒下去了,又一个个官员还是站起来了呢?再倒下去、再站起来,层出不穷呢?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贪污的数额也越来越大,从几万到几十万到千万甚至数亿,小官小贪、大官大贪、无官不腐、凡官必腐,犹如一个魔咒。
而其实,这些贪官们缺钱吗?不缺,和老百姓相比,他们衣食无忧,该有的都有了。他们缺少的什么呢?是心底的坦然,是清醒的智慧,是高远的境界。不少贪官在忏悔时都会说:“自己本不缺钱,可是连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还要贪占这么多钱?”为什么呢?《警察与小偷》中的 “小偷”,即使在警察面前也不忘顺手牵羊,因为:“习惯了”,即便是“多余的东西”,也不能自已了。小偷固然有小偷的可耻,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社会本身人本身,为什么会让小偷的行为成为“习惯”呢?我想“习惯”不是一次两次甚或三次四次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无数次的“锻炼”方可“成功”,就在小偷的“锻炼”中,我们被偷的人是否纵容?我们的打击力度是否不到位?我们的制度是否不健全?我们的思想认识是否不端正?......这都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生活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没有任何贪念也许是不可能的事情,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要采取制度的、思想的、舆论的等等多种方式,避免“贪习”的形成。